艺术

中西绘画发展的历史因素

中西方绘画的发展道路长期以来并没有太多交集,步入近代随着中西方交流的越来越频繁,中西方绘画也开始有了交流和激烈的碰撞,直至现代,中西方的绘画依然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方法,相互之间也并不充分认同,这一文化现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形成的。上世纪初,随着西方科技的发展,摄影和摄像技术有了成熟的发展,对西方的传统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西方艺术家开始寻找一条新的道路重新建立绘画艺术的独立表现形式,从而产生出了表现主义、结构主义、立体主义和印象派等新兴的绘画艺术流派,一时间西方绘画艺术似乎在和中国传统绘画靠拢。上世纪三十年代,白宗华先生和丰子恺先生都对中西方绘画艺术发表过理论文章,比如白宗华先生所著的《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于基础》和《论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还有丰子恺先生所著的《绘画与文学》等,从多方面阐述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区别和表现形式的根本差异,其中都对中国绘画给予了优于西方绘画的肯定和解释。 对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必须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起源开始谈起。 在远古时期,中西方人类绘画是相同的,都是用简单的技巧描述身边发生的事。在中国和欧洲的许多远古人生活的山洞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岩画,画的内容惊人的相似,各种动物,和那时人类狩猎的场景。这些岩画的绘画技法也都相同,大多使用人手将颜料涂抹在岩壁上,用粗糙的手法勾勒出动物和人的特征。 真正的西方绘画艺术源自于古希腊,确切的说,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艺术是西方绘画的奠基,因此真正西方绘画的起源就是建立在空间和立体的基础之上。古希腊的建筑为西方绘画奠定了空间的概念,而雕塑的高超水平则给西方绘画艺术奠定了模仿自然的写实基础,使得后来的西方绘画一直沿袭着这样的道路。而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理念也为西方绘画奠定了最终的追求目标,那就是逼真的模仿和再现。而参与建筑和雕塑的人们大都是工匠,所以西方最初的绘画者也都是站在工匠的位置上开始审视绘画技法,将技巧的体现凝固在最终的作品的写实程度上。 当西方进入了宗教统治的中世纪,教会控制了西方社会的一切,因此这时的西方绘画就不可能体现绘画者自己的认识和意愿,而是完全传达教会的意志,表现的也都是教会所要传达的精神实质,这时写实和单纯的模仿自然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对神性的表现和对教会意志的统一成为了当时绘画精神的主题,这时的西方艺术有一点脱离写实的特征,而对透视、光线和对构图的自然追求也变得相对次要,而对色彩的表现却变得越来越强烈。 当文艺复兴开始后,西方的绘画艺术再次回归到古希腊时的艺术追求,再次回到对写实和对空间的表现上,而经历了中世纪对于色彩的运用,使得文艺复兴时的西方绘画艺术到达了一个顶峰。到了文艺复兴后期,西方绘画对于自然的模仿,对于现实世界的刻画和对空间的表现都到了一个不可超越的高度,而此时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西方绘画向着写实表现更深层次发展新的动力,比如人体解刨的发展使得西方艺术家对于人体的表现近乎完美。 而当西方社会步入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摄影和摄像技术,照相机和电影的产生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绘画的核心追求,毕竟再写实的绘画也不可能达到照片那样的真实,再无限的空间表现也不能和电影这样动态而生动的影像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因此西方的艺术家开始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从新为绘画艺术找到新的独立的变现方式。梵高,毕加索的艺术从此开始产生,并影响至今。 真正中国绘画的起源和西方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的历史没有断代,整个中国社会也从来没有被宗教所统治,中国的发展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是相对平稳而独立的。中国的传统哲学观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根源,意境的表现和人内心的动态成为了中国绘画的核心追求。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使用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图形,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空间体现,应此中国绘画的技法根本都是从文字的书写技法上得来,而中国的画家无一例外首先都是文人。 与西方的建筑和雕塑工匠不同,中国文人对于绘画艺术的追求一开始就赋予了灵魂和思想表现的要求。中国古代的文人不仅熟读诗书,并且同时对音律和绘画都有所掌握,所以在谈论中国绘画时就不能抛开诗词歌赋,在中国绘画的作品上总是有文字和图章,这些绘画之外的东西不仅没有对画面产生破坏,反使整幅画更加丰满赋予内涵。 中国古代发达的思想体系,使得中国文人很早就抛弃了对自然的模仿和对现实的再现,而最求的是内心的体现,所以中国绘画的的精髓就在于画面的灵动和空灵。用书法的技法,将线条勾勒出富有情感的结构,每一笔都有其自身的灵气,最终整幅画面展现在人眼前的就是作者当时的心境,使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意境和情感,这就是中国绘画所要表现的实质内容。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绘画的技法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其中也有外国绘画的影响,五代时期印度绘画中的晕染法传入中国,但是中国的文人始终摒弃西方绘画中的立体、光线和空间感的表达,因为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追求。 归纳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差异,西方绘画是描绘人眼中之物,中国绘画描绘人心中之物。西方绘画是作者在静态的视觉中再现自然,从而达到一种对现实理解的表达,中国绘画是作者在动态的视觉中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使作品富有作者自身所具有的某种性情。虽然上世纪初西方绘画也开有了表现主义的绘画手法,抛弃了立体和写实的传统,用平面和线条来表达艺术感受,但是西方的表现主义依然是将绘画者和绘画作品对立起来,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距离,这是与中国绘画根本的差异。中国绘画体现作者内心的灵动,欣赏他的人不会产生与画面的对立,而是画面能够自然的融入观赏者的内心,使观赏者用心去体验画作的灵气。 再次强调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差异,并不是孰强孰弱的矛盾,而是两种文化的产物,优秀的西方绘画用写实、光线、色彩和空间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审美享受,这一点正是绘画的本质功能既“眼睛的艺术”,而中国绘画对于这个本质功能似乎偏离了许多,因为文人的追求毕竟与大众有所差距,但中国绘画的特点和其内在的空灵感是其他任何一种绘画艺术所不能比拟的,中国绘画的独特表现形式也是其他文化语境下的人不可模仿的,是世界绘画艺术中重要且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宫崎骏的魔幻现实主义童话

在世界电影史中,宫崎骏这个名字必须被绚丽的光彩所称托,他是当今日本动画电影的中流砥柱,也是世界动画电影中清新和洁净灵魂的源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九部长篇动画电影记录着宫崎骏与众不同的创作历程,每一部电影都倾注他全身心血,每一部都是经典力作,其中包 含着一个现代社会中掌握文化话语权的艺术家对世界、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思考与责任。他的作品以儿童为主要观众群,但是对成人也有着特殊的 意义和引发成年人更深邃的思考。 宫崎骏的作品大多有着鲜明的特征,其中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少女,她们美丽善良,都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和圣洁的灵魂。之所以大量选择少女 作为主角除了作者本身的主观意愿外也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的特征,男子在这个时代被赋予了太多世俗的包袱和与生俱来的责任,在梦想与现实 之间男子往往会陷入一种无奈的尴尬境地,而宫崎骏的电影都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一个个童话故事,男子作为主人公无疑会在创作上 带来一些无法回避却又必然会导致遗憾的状况,而少女是实现作者这一理念的最佳表现载体。少女是可爱而纯真的,她们的遭遇会令人同情,她 们的点滴细节会不自觉的令观众为之倾注感情,而宫崎骏的作品中无一例外的表现着少女的坚强、勇敢和女性特有的“小气”秉性,这使得人们更 加对主人公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认可和共鸣,动画中的人物就不再只是虚构,而是人们内心中真实的存在,这些特殊的情感穴位很难被男子作为主 角时所能表现。宫崎骏大师的许多作品中,美丽的少女总有勇敢英俊的少年陪伴,这是人们一贯向往的美好,也是童话故事的一贯手法,但此时 的少年似乎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向往美丽、善良和洁净灵魂的标志,使得童话更加完整,也使得魔幻更加现实。 宫崎骏的父亲曾在一家飞机制造厂工作,童年时的宫崎骏就对飞行产生了无比向往,这一点充分的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风之谷》中娜乌西 卡高超的飞行技术还是《天空之城》中那一个个形象怪异却又富有想象力的飞船飞艇,无疑是作者童年梦想的写照。飞行本身就是自由的象征,那 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和随心所欲的状态正是魔幻世界的标志,而《魔女宅急便》中小魔女琪琪骑着扫帚飞行于现代城市上空的画面也衬托出魔幻与现 实的距离,让人感叹梦想世界的美妙和现实世界的死板,而就在宫崎骏自传性的作品《红猪》中,主人公的身份依然是一个驾驶水上飞机的飞行员。 宫崎骏对飞行的向往和热爱成就了他一系列作品的独有标志,也让观众了解到了一个男人自孩童时代起的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永远不会结束。 既然是魔幻现实主义童话,那么魔法自然不能缺少,宫崎骏对于超能力的态度是其区别与其他人的重要特征。在宫崎骏的作品中魔法大多表现成一 种破坏性的力量,比如《天空之城》中的飞行石,它虽然有让物体飞行的能力却也包含着毁灭一切的破坏力;《红猪》中的普鲁克,由于在面对国 家的忠诚、友谊的真诚和内心爱情的复杂矛盾中,被魔法诅咒成了一头猪;《幽灵公主》中自然界的生物由于无法忍受人类的危害,心中的憎恨使 它们被魔法逼迫成为凶恶的邪神;《千与千寻》中贪婪的成人为了享受食物被魔法诅咒成了将被宰杀的猪;《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魔法师哈尔为了 力量不惜抛弃了自己的心,成为了一个空虚痛苦的战争机器…… 。这些作品中的魔法都是与破坏和罪恶有着种种联系,而最终是善良和爱破除了这些 魔法带来的灾难,飞行石被销毁,普鲁克虽然还是在各种矛盾中徘徊但他已然了解了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美丽,哈尔最终也被爱人所拯救,找回了失 去的人心。《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虽然拥有魔法,但是她在成长中所经历的痛苦却是魔法不能帮她解决的,最后还是靠着自己的坚强和勇敢成长独 立。因此可以看出宫崎骏大师将魔法这种人们普遍向往的超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同时向人们传达出了这样一个信念:最终能够帮助人走出困境的, 依然是人们内心对与善良、真诚和爱的坚信! 少女、飞行和魔法,是构筑宫崎骏作品的传统表现形式,大师应用这些手段讲述一个个魔幻现实主义童话。如果说少女、飞行和魔法只能构筑魔幻的 意境,那么对于人和自然、人与人还有人与自身的思考就是宫崎骏描述现实世界的核心内容。宫崎骏大师的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这一点 牢牢吸引着成年人观众,使他的动画电影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都具有不可动摇的说服力。《天空之城》的故事揭示了人对权力的向 往和为了得到权利不惜毁灭的本性,而其中对机器人的认同和对普通平民勇气的赞赏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抱有的那一丝美好期望。《幽灵公主》 中人类为了自身发展而向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导致人类和自然开战最终以悲剧的结尾收场,两位主人公最后的对白:“我们都要活下去”,表达了作者 对这种残酷的无奈,也同时证明宫崎骏本人对于人与自然的现代世界根本矛盾有着一种迷茫和妥协,他提出了这个为题,但却无法回答,只好再次交给 观众。《千与千寻》中贪婪的成人,纯真的孩子,各种各样的神灵和精怪揭示出复杂的社会和人类内心最终平静的归属,无脸男的漂泊是社会冷漠的体 现,宝宝的与世隔绝则是人为造成的悲剧,其中揭示出了现代人类社会文化中愈演愈烈的道德绑架和情感透支,同样这些尖锐的问题最终都在大团圆的 结尾淡淡的退出了故事的主线,也许是作者的无力承担,和一种面对现实的不知所措。《龙猫》中展现了亲情的伟大,龙猫给那些在灰暗时期成长的孩 子带来了快乐和希望,是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那难以忘却但又模糊不清的记忆。《红猪》这部影片似乎总是被人们忽略,但这部影片是宫崎骏本人的自 传性写照,一个性格鲜明的硬汉,用当今的话来形容就是“酷”到了极点,应当是无数女性为之动情的人,而作者却将他的形象塑造成了一只猪,在不禁 的叹息和疑问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追求唯一的男人。《哈尔的移动城堡》展现了战争对人的摧残和对美好的践踏,对于经历过二战的宫崎骏来说,对于 战争阴影的挥之不去也体现在他的所有作品中,真实的战争和内心的战争,贯穿与他的作品,成就了魔幻现实主义童话中的现实意义。 如果将宫崎骏的作品进行分类,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广阔和深邃,《风之谷》,《幽灵公主》主要体现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也从中看到了作者的思 想变化,从批判和祝愿到后来的无奈和妥协。《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主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作者对社会的一种解释和期望。 《魔女宅急便》,《龙猫》,《千与千寻》是作者回归生活的体现,作者展现的不再是史诗般的恢弘和思想深处的矛盾,而是面对周围人的生活,面对 成长的烦恼,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赞美和向往,给予大众温馨而朴素的感动。《红猪》有着作者自身太多的期许,意义不同与其他作品,是作者自己 内心的平静表达,也是一副成人童话的完美再现。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他将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因为它没有好莱坞动画电影那样的 商业味十足,但却依然能够吸引观众,并且从他的作品中大量的揭示着深刻的现实问题,也通过一种缓和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真、善、美这些人类最为 纯真的感情。宫崎骏对于动画电影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革命性的,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着美好,提醒人们真正的危险, 也宣扬着一种主张——越是想改变别人的时候,自身越是要平和,呐喊有时会让懦弱的人掩住耳朵。 提到宫崎骏的动画就不能不说久石让,关于久石让的配乐,我无法用语言表达!